top of page

由來

台灣光復初期,就已經出現大麵羹,當時只是窮人家餬口的食物,因此也沒加什麼配料,粗大的麵條下肚只求溫飽,因此加入大量的鹼粉,使其煮起來時會脹大許多。後來許多店家加入了一些菜脯、蝦米、肉燥、韭菜等等配料調味,簡單的香味加上大麵羹特有的「鹼味」,整碗麵羹香氣四溢,令人食指大動,麵條入手滑溜,毫不費力,是一種十分新鮮的食感,漸漸受到許多普羅大眾的喜愛,而發展成一道便宜又具有特色的地方小吃。

 

大麵羹雖然名為羹,但是卻不勾芡,他所用的麵條比一般的還粗,所以稱為大麵。因為麵條加了鹼,所以色澤偏黃,煮出來的麵湯也略成稠狀,看起來像是羹湯,兩個詞加在一起,就成為大麵羹了。

特色

大麵是麵粉加鹼粉下去打的一種特製粗麵條,能夠久煮不爛、越煮越香Q,所以吃起來有種特殊的味道,而且顏色為黃褐色至深褐色不等,因此之所以稱為「羹」,其實應該是「鹼」的台語發音,意指吃起來的那股特殊「鹼味」。

 

大麵羹是台中獨特的一種小吃,主要的特色在於他的麵是那種大條的麵條但是沒有爛爛的感覺,吃起來很滑順,湯也不是一般用的那種高湯,而是一種介於肉羹湯與高湯的一種羹湯,所以因此而得名,我們通常喜歡在大麵羹上添加韭菜和菜圃來增加香氣,然後再加上油豆腐及魯蛋來增加口感。

bottom of page